黑鱼池塘养殖管理技术
1.养殖前的准备
一、池塘
黑鱼池塘应采光良好、通风,进、排水方便,池深2~25米,水深1~1.5米,池底为泥质,淤泥深10厘米,面积不超过2亩。
二、水源
湖水、水库水、井水等均可,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
三、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池塘边的浅水处要种上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便于遮挡阳光。同时还能净化水质,调节水温。在投放鱼种前必须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
2.养殖管理
一、鱼种放养
鱼种选用长10厘米以上、规格一致、无伤无病的小黑鱼。9~10月上旬放养鱼种为好,年后放养应在3~4月。鱼种下塘前7天进行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一般用5%的食盐水浸泡。一般每亩放养体长10~15厘米鱼种1500~2500尾,并可套养200~250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用其孵化的鱼苗供黑鱼食用。
二、饵料投喂
投饵要做到“四定”,每天投喂2次,饵料以鲜活物(如淡水和海水小杂鱼、虾)为主。黑鱼在吃食旺季,投饵量大约为鱼重的8%,高者可在10%以上;吃食淡季为3%~4%。如果活饵料不足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成分为:野杂鱼肉酱、大豆粉、花生粉、酵母粉加少量黏合剂、维生素及适量微量元素,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三、日常管理
(一)每天早晚要巡塘,细心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每15天用生石灰或漂全池泼洒1次,用量: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5~10公斤,溶于水后泼洒;漂每次每亩水面用250克,溶于10~15公斤的水中,全池泼洒。三、春季每7天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3天换水1次。
黑鱼的繁殖习性
1、产卵时间:黑鱼的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华南地区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盛,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适水温为20℃—25℃。
2、性成熟期:黑鱼的性成熟年龄在不同的地区也略有差异,在华南地区通常体长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鱼性腺已成熟,而长江流域一带则需要2冬令和体长30厘米左右才能产卵,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
3、排卵数量:黑鱼的怀卵量、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怀卵量通常每公斤体重约为2-3万粒,0.5公斤重斑鳢产卵量一般为0.8-1万粒,个别可达1.1-1.2万粒。
黑鱼苗怎么养殖?
亲鱼培养入冬前,收购水库野生和人工养殖的体重1000克以上体质健壮的乌鳢作为亲鱼,放入暖棚池塘培育。600组亲鱼,雌雄比1:1,同时,放养13.2~19.8厘米白鲢100千克,作为乌鳢种鱼饵料。暖棚面积30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0.6~1米。
人工催产5月11-29日,分7批挑选成熟度好的亲鱼共514组,平均尾重1.6千克,按1:1雌雄鱼配对,每个产卵箱放1组。采用绒毛膜、促排卵2号和地欧酮作催产剂。
根据每组鱼的重量配药逐尾注射,采用两针注射方法,间隔14~24小时。种鱼注射后,周围环境需要安静,并且要有遮盖物遮盖,水温23~25℃,
经过30小时左右,种鱼开始陆续产卵,种鱼产完卵后不能马上移卵,利用种鱼的护卵习性,提高卵的孵化率,过1~2天,把发育正常的受精卵捞到孵化池里进行孵化培育。
饵料培育:利用土池培育天然饵料,面积2~4亩,两个以上池塘,施用肥水膏、光合等肥水,浮游动物的繁殖盛期要与鱼苗的开口摄食时间一致,可以从水色、透明度上进行判断,当水色转浅、呈现灰白色,或透明度增加时,为捞取浮游动物时机。
卵的孵化:孵化期间,早晚各换水一次,排除池内一部分旧水,同时注入一部分清洁的新水。刚孵出的鱼苗,以自身卵黄为营养。过4~5天依鱼苗吃食量为准进行投饵。
主要投喂自繁的天然饵料,采用200目筛绢网捞取池塘中培育的浮游动物,再用100目筛网滤掉大型浮游动物,将滤出的小型浮游动物洗净消毒,足量投喂。
自繁的天然饵料不足时,可购买轮虫投喂,当鱼苗长至1厘米后,主要投喂加工的鱼浆。在水泥池中培育15天左右,鱼苗长至2厘米,选择晴天无风时候转入户外池塘培育。
雌雄亲鱼的区别:
一、体形:雌鱼腹部膨大突出、圆滑松软。雄鱼腹部较小,肥软。
二、体色:雌鱼胸部鳞片呈乳白色,亦有的个体呈淡,腹部无黑斑,体色较淡。雄鱼胸腹部有较多的灰黑色、蓝黑色花纹,体色较深,充分成熟时体侧呈现出暗紫红色。
三、生殖孔:雌鱼生殖孔大而突出,为圆形、椭圆形,呈粉红色,充分成熟时鲜红色,生殖孔突出。雄鱼生殖孔狭小而微凹,呈三角形,充分成熟时呈淡红色,红色圈较小。
检查时操作要谨慎,动作要轻,速度要快,防止损伤亲鱼和过强亲鱼,防止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