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们坚持质量为本,薄利多销,合作共赢的原则,赢得了养殖户的信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业务已经覆盖全国的任何一个省份,同时,我们的鱼苗出口到东南亚、非洲、北美等地,收到了各地养殖户的广大好评。
饵料投喂:鱼苗放进池塘后2~3天便可开始投喂。红罗非鱼的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寡毛类、有机碎片等。
苗习性:红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称红罗非鱼。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衅,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体腔无黑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适温范围15-38度,致死温度7度,温度42度。
放养规格:每年的春季当水温回升,且稳定在15℃以上时,每亩鱼塘一般放养鱼种1500~3000尾,养殖6个月左右可达500克以上的规格鱼。
红罗非鱼简介:
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称红罗非鱼。也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鲷,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 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红罗非鱼,体色纯红,体腔无黑膜,肉厚刺少,因摄食水中的绿藻而使其肉富含叶绿素,肉味既鲜嫩爽口,又可养颜润肤,是一种观赏、食补兼具的热带鱼类。
体型体色: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体色有粉红、红色、儒红、橙红、橘黄等。
生活习性: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室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 可在盐度0一30%生活,适温范围15-38”0,致死温度 低7C, 高温度42C。食性为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寡毛类、有机碎片等。
鱼苗生长: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150-750克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品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织初次成热个体300-400克,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
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一、稻田的选择及其基础设施改善选择水源充足、排放水方便的稻田,加高加厚田埂,采用修筑水泥护板(在原土埂内侧浇注水泥护板0.60.7米2),既可提升水位3040厘米,又可有效防止鱼类逃逸。在田间一角挖1.5米左右深的暂养池,四周挖环沟,沟深0.8l.0米、宽1.01.5米,坡比l2。田间整平整细,进排水口处设置防逃设施。种稻前将田间环沟内水全部排干,用生石灰100克/米2或80100克/米2进行消毒。
二、水稻的种植与管理水稻丛间距0.4米0.4米,丛插12株,水稻品种选用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抗病害抗倒伏的杂交稻,如“中浙优1号”、“优6216”等品种,整个种植过程中提倡使用有机肥,尽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三、鱼种放养每年4月底、5月初水温在22左右放养,养至10月份捕捞商品鱼。每亩放养体重为7094克的红罗非鱼鱼种700900尾。
四、养殖管理
1.饵料管理因瓯江流域水田内水质清瘦,饵料生物贫乏,因此采用罗非鱼商品饲料投喂。投饵量前期按照鱼体重1.2%投喂,中期按照2%投喂,后期按照4.8%投喂。期间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追加一些有机肥。投喂原则:天气晴朗多喂,雨天少喂;天气凉爽多喂,闷热雷雨少喂;鱼类活动正常多喂,缺氧浮头少喂;水质好水色正常时多喂,水质恶化时少喂。
2.水质管理
(1)保持适当的水位:水稻种植初期水位保持在45厘米,以利于水稻分蘖,随稻苗生长逐渐加深水位。春秋两季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夏季水位保持在2030厘米。
(2)控制水流:控制适当的水流量,保证养殖水体溶氧充足和水温适宜,原则上35天换水一次。
(3)水质调节:肥水采用发酵后的有机肥,尽量不使用化肥。
3.病害防治每隔2030天泼洒生石灰l次,用量1020克/米2,每月投喂l次含氟苯尼考0.01%0.03%的药饵,每次35天。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田1次,查看防逃设施是否破损,堤坝进排水系统是否漏水,观察鱼摄食、活动情况,及时消除敌害生物,并做好记录。
五、收获每年10月中旬至下旬排干田沟中的水捕捞红罗非鱼,切勿时间过晚,以免因温度过低而造成红罗非鱼死亡。经近三年的养殖试验,通过不断优化养殖环境,对稻、鱼种养比例不断调整,疏种水稻,合理放养红罗非鱼,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稳粮增收、稻鱼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