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是以一定的载体吸附大蒜油后形成的预混料,它是白色流动性的细小粉末。其理化性能主要取决于大蒜油的理化性能。
大蒜素的来源有两种方法:一是生物提取法,即从天然大蒜片中精馏而成,该方法收率低,成本高,原料季节性强;一是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的大蒜素与天然提取的大蒜素主要成分一致,原料易得,而且有效成分的浓度要高于天然提取物。合成产品在性质上更稳定,杀菌力强,疗效也更好。目前,用于兽用及水产的大蒜素,多为人工合成产品。人工合成大蒜素主要以三硫二丙烯和二硫二丙烯混合物含量的高低来表示大蒜素产品质量的优劣。目前工业中通常使用的氯丙烯-硫代硫酸钠-硫化钠法合成大蒜素路线简单可行,但由于其工艺中需加入一定量的甲醛和石油醚,既污染环境,而且石油醚还需减压分离、回收,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而收率不理想。本文依据该合成路线对其工艺流程进行改进,采用水相反应,不添加甲醛和石油醚,所用原料价廉易得,无需减压蒸馏过程,在简化了工艺流程的同时,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收率,效果较为理想。
大蒜素对鱼、虾、鳖因各种感污引起的水霉、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等疾病的治疗有特效。
目前,大蒜素在饲料行业应用逐步广泛,一般认为,大蒜素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杀菌、促进生长、动物保健、调味诱食等多种功能。
水霉是条件致病性真菌,鱼类感染水霉受以下条件影响:
(1)鱼体受伤是水霉病发生的必备条件,水霉菌在淡水中虽然广泛存在,水中存在有水霉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发生水霉病。倪达书经过反复试验研究,确认水霉菌本质上属于腐生性,没有受伤的健康鱼是不会被感染,它只会在已经死亡或受伤的鱼体或卵粒组织上生长繁殖。
(2)温度是影响水霉病的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温度下(5-26℃)都能生长,水霉病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发生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5-18℃,28℃时受到抑制。
(3)水体pH值影响水霉病的发生。水体pH=7.2对水霉生长最佳,水霉孢子繁殖旺盛;水体pH=6.0-8.0时候,鱼卵一般也可感染水霉,但是游动孢子的形成能力较弱;pH=4.5-5.5时水霉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
(4)水体盐度影响水霉病发生。水霉菌对盐度的反应敏感。
(5)水质影响水霉病发生。进入冬季以后,以阴雨天气为主,光照弱,多数池塘水偏瘦,不利于保温,且水体本身产氧能力弱,水分层严重,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鱼体质差,给水霉菌感染鱼体创造有利条件。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也容易发生水霉病。
(6)随着气温和水温不断下降,鱼类吃料速度逐渐变缓,且消化利用率也逐渐降低,因此造成养殖中后期鱼类营养不良或消化受阻,最终导致鱼类体质虚弱、抗应激能力降低,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感染水霉菌引发水霉病。
水杨酸还具有抗炎消炎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对炎症因子的抑制,而达到消炎效果。具体来说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类似**腺素、血栓素、白三烯这类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水肿,减少免疫细胞的活化,减少疼痛,和祛热。同时还可以通过NF-κb(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通路降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减轻炎症的效果。
水杨酸是一种高效、广谱、水质改良杀菌剂,配合碘制剂更佳,是替代常规消毒剂,如: 漂白粉 、铜、孔雀石绿的换代产品。有效防控养殖体的水霉病、鳃霉病、毛霉病,由水霉、鳃霉等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