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的五个误区
近年来,龙虾“养殖热”逐年升温,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很多水产养殖户都把投资眼光放在龙虾养殖上,然而很多养殖户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淡水龙虾养殖的误区。
一、对龙虾生活习性认识不足
从**年秋天(9~10月份)达到性成熟的龙虾开始交配、打洞、抱籽,虾苗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到*二年春天(2~3月份) 虾苗达到2~3cm以上时脱离母体,进行独立生活。经过2~3个多月的生长即为抱卵成虾。因此,龙虾苗、种的科学投放时间段为春、秋两个季节下塘,春投 可以选择在3月底4月初虾苗入塘,秋放应在9月底10月初种虾入塘,在自行休整和适应后,让其在塘中自然繁殖,不但可以为自身塘口提供苗种,还可以出售部分。因为龙虾有挖洞、逃跑的习惯,故龙虾的养殖池塘要用网片、木桩、厚塑料皮或其他片状物在池埂边建好防逃。龙虾打洞一般在30~40cm,有的 达1米左右,因此塘埂的宽度较好在3米以上,以防龙虾打洞逃跑。
二、关于淡水龙虾的品种问题
我们目前所说的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后不久又经日本 传入我国南京,现在分布范围已经**过20个省、市,变成了我国淡水小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龙虾均为一个 品种,还有一种“杂交”的龙虾品种,它是水产专业部门研究的对象,基本处在实验阶段,技术水平还有待成熟与提高。人工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繁殖苗是有区别的,人工化繁育苗,由于成本太大加上目前沟、塘、河、湖**种苗产量很大价格*从而难以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品种。当然,人工培育的苗种其成活率很高,可达85%左右,而**苗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同时也有水体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通常来讲,塘口养殖龙虾苗种选择与投放只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更 重要的是日常养殖中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果管理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养殖则成功概率较大,反之则失败。
三、对淡水龙虾的产量过于理想化
龙虾的养殖产量与虾苗的投放、水体环境的控制、饲料的荤素搭配、日常科学系统的管理、常见病害及时的预防治等有着较其重要的关联。一般选择4、5月份每 亩放养规格130~150尾/公斤的虾苗50~70公斤左右,经过70天左右的快速生长,在6月份就可以开始采取卖大养小的方法,一直到10月底基本结 束,总计每亩塘口能捕获龙虾150~180公斤,根据养殖水平,一般平均规格都在20~30尾/公斤,养殖技术、池塘条件好的可略增加虾苗投放数量,加 大投喂,亩产量将会有一定提高,至于那些不切实际地夸大、鼓吹能达到更高的产量则毫无科学依据,较多是个案。
四、养殖水体坏境控制不够
通常小龙虾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造成了部分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水体质量好坏都不重要。而事实却是,生活在肮脏水体中 的小龙虾又脏又黑,外壳硬厚,体小头大,既没有卖相,也让人难以产生食欲。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水质清新、水草丰富、溶氧量高、无污染才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 缺少水草的水体,一是溶氧量不足,二是在小龙虾脱壳时没有较好的蔽敌害区域,它们会受到同类或其他食肉性水生动物的攻击,从而产生动物的应急反应,很多小 龙虾会出现生长慢现象,“老头虾”发生的情况会很明显。
五、饵料投喂不到位
小龙虾的精养塘口,一定要加大饵料投喂力度,可以减少小龙虾因缺少饵料而自相残杀,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在饲料品种选择上,注重粗精、荤素科学合理搭配, 采取荤—素—荤方式,即:前、后期动物性饲料占70%,中期植物性饲料占70%,条件允许时尽量不投禽类内脏等动物料,日 常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未变质的小野杂鱼、螺蛳肉等为主,植物性饲料以玉米、豆饼、小南瓜及伊乐藻等水草为主。饵料投喂量要结合适时气温、阴晴变化、小龙虾 的活动、食欲及现有存塘量等情况及时调整,一般投饵比例是饵料占存塘虾总重的3%~5%,以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要密切观察,严防残留饵料对池塘水 体造成污染。
龙虾养殖技术注意那些
精心投饵: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鱼和碎肉,3天后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碎肉或配合饲料,待虾苗长至6厘米~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麦子、麸皮、玉米、饼粕等)或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中、小龙虾按体重的15%~20%投喂,成虾按体重的5%~10%投喂,具体可根据虾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每天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池塘四周,并适当分散,龙虾集中的地方适当多投些,以利其摄食。
水质管理: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故虾池水质要保持清新,每周加水15厘米~20厘米深,确保水质新鲜、洁爽,并有足够的溶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深以上,当天气过热时,要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水水温。严防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和化学污染。
增氧:当水中溶氧低,水质老化或遇雷阵雨闷热天、连阴天等恶劣天气时应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并注意观察,若发现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时,说明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
日常管理:应勤检查,勤巡塘,注意龙虾的觅食、活动、生长和蜕壳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及时清除池中青苔;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防止由于过滤网破损而使龙虾外逃或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时时注意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水鸟、青蛙及鱼害等,如有应及时将其除掉。
预防疾病:虾苗下塘之前要进行体表消毒,防止把病原体带进池内,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虾池,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卫生,在虾的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虾的*力。
适时捕捞:一般饲养2个月左右,当龙虾体重达50克以上时,可捕捞上市,捕捞龙虾采用虾笼、地笼、围网等方法,捕大留小。
小龙虾主养模式是指在池塘内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合理搭配放养部份大规格的鲢鳙鱼种,以调节水质,增加综合养殖效益。小龙虾放养模式有2种:一种是秋季投放虾种,于次年3~5月份及时将已繁殖过的虾种起捕上市销售,将虾苗留在池内进行成虾养殖;
小龙虾、河蟹同属甲壳类,食性相似,也具同类相残的特性,因此在养殖养殖池内应栽植复合型水草,水草覆盖率应达60%以上.水草不仅可作为蟹、虾的植物性饵料,还可作为其栖息、蜕壳、隐蔽场所。养殖方式有2种:**种是将小龙虾作为主养品种的放养方式,养殖管理以小龙虾为主。虾苗的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千克,密度为30~40千克/亩,时间在2~3月份。